孩子的生理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每个孩子的特征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比较早、有的则比较晚,这些除了跟家庭环境、生活环境有关之外,还可能和宝宝的心理特征、身体的发展状态相关。那么对于那些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小宝宝,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呢?


接下来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妙招~
多跟孩子进行丰富的语言交流

从孩子出生后,家长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面对着孩子,轻声的聊天、说话,多与孩子互动,逗一逗孩子。当孩子稍大以后,家长们就可以与孩子多聊一些有趣的话题(孩子感兴趣的),如玩具、人偶与其背景故事、读故事、与动画相关的话题等等,用尽量多的词汇刺激孩子的听力和对词汇的吸收,长此以往,在耳濡目染,当孩子成长发育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开始模仿家长的话语。
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说出来

在孩子自然成长的过程中,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需求/诉求,有些孩子会通过动作或通过哭闹,又或是用手指着物品并发出声音来提醒家长以此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如果家长明白孩子需要什么,就可以逐步的引导辅助孩子通过语言来提出需求。如果家长不明白孩子是什么意思,那么就需要家长们加强对孩子的理解。
注意与孩子沟通时的技巧

1、在语速方面,为了帮至孩子更好的理解、掌握,家长在于孩子沟通时语速尽量平缓(也不要过慢),不要过快。
2、对于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保持所教内容(方言、普通话均可)的一致性,包括发音、音调等。
3、日常在与孩子沟通互动时,家长们可在过程中重复重点词汇,来加强孩子对于词汇的掌握。如孩子用水杯喝水时,家长可以指着水杯对孩子说“这是水杯”“用水杯喝水”等,来强调水杯这一词。
4、多采用情景来沟通,比如在孩子从公园或机构等地方回来时回顾在公园/机构发生的事情,有什么开心的事情等。
5、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们不要因着急,就替孩子说。
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训练社交能力

单一或封闭的环境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尤其是对语言沟通表达与社交方面,所以在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多带孩子去同龄孩子较多的公共场所,比如小区公园、活动中心、游乐场等,鼓励孩子融入到群体中,尝试和同龄的小朋友进行互动、交流,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