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期的网络与智慧教育论坛举行,共话后疫情时代网络与教育

  12月3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疫情时期的网络与智慧教育论坛分论坛在深圳举行。

  疫情时期的网络与智慧教育论坛由深圳大学信息中心主任王志强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在线教育模式、在线教学直播云平台建设等主题发表报告。

疫情时期的网络与智慧教育论坛举行,共话后疫情时代网络与教育

  疫情时期的网络与智慧教育论坛现场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信息中心主任钟晓流作了《国家标准引领下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探讨》报告,报告基于“五横五纵”的智慧校园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的层面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顶层设计和实施策略。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作了《面向未来的在线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的报告。报告从理论、技术、应用等几方面探讨面向未来的在线教育创新模式,并以“网上浙大”2.0五大空间之“教育教学创新空间”的建设介绍相关实践经验。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作了《湾区高校在线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与创新发展》的报告。她表示,在线教学模式是保障在线教育质量、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同质等效的核心,也是推动在线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

  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陆以勤作了《新基建赋能一流校区智慧教育》的报告。他介绍道,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是省部市校共建的“在地国际化办学”的试验田,对标国际一流大学。报告结合校区建设的定位和需求,分享新校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效果。

  北京大学计算中心龙新征以北大“燕云直播”平台为例,作了《面向高校的在线教学直播云平台建设与应用》的报告。北京大学针对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常态化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高校的云直播平台建设方案:利用现有教室的摄像头和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播;通过支持CARSI联邦身份认证,使全国高校都能以云租户形式接入;通过基于学校和课程属性建模,实现了细粒度权限划分和授权,使资源共享更安全。

  山东大学霍超作了《基于APM理念提升智慧校园服务精细度》的报告。报告聚焦智慧校园应用体验痛点、堵点,引入应用性能管理(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APM)相关技术工具,统一监控前端网页、APP、中端网络和后端服务器应用性能,提升智慧校园服务的精细度和主动性。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