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打破阶层最有利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科举制让寒门学子有机会通过考试获取进入进入统治阶级的门票。考取功名的人才有资格进入文官系统,得到阶级上的晋升。但是在古代教育是一项高成本、长周期的投资。大多数普通家庭都无法承担这项成本,与其花大量时间学习,不如让孩子尽早种田,获得当期收益。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教育,降低家庭的教育负担,另一方面禁止企业雇佣童工。但是相应的公共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的公共教育要弱于城市,落后地区的公共教育要弱于发达地区。使得中国的教育经历的四个阶段的发展:
在六七十年代,由于中国农村公共教育落后,农村孩子考上大学的难度极大,家庭根本无法投入足够的私人教育,包括教辅、转学以及家长的时间。多数家长都没有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学习进步。那时候的教育模式是两个家庭甚至更多家庭抱团,如果某个家庭能够出一个学习天赋好的,好几个家庭共同支持上学,利用多代人的资本供养上大学,最后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共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教育进入了另外一种模式;单个家庭投入培养,很多家庭砸锅卖铁也要供养还在上大学;这时候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改变现状,最终改变家庭;
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国家全面倡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国的教育开始进入新的篇幅;最明显的体现在于很多城市家长开始让三岁甚至更小的孩子接受各种培训,包括知识、技能、艺术与思维,并且给孩子购买更多优秀资源如学区房、高价教辅培训、抢占更多的公共教育资源;导致中国城市教育公共资源更加不均衡;近些年,寒门出贵子的概率正在下降。深圳四大名校的重本录取率都在90%以上,而很多普通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数量只有个位数。
中国教育的竞争越发激烈,而教育改革,似乎成为了全民共识;
在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善乡村教待遇。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教育公平上迈出更大步伐,更好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努力让广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图片:大手小手董事长孙晓飞)
随着政府工作报告一出,大手小手董事长孙晓飞说:中国的教育模式进入了新的阶段;单一的教育模式,仅仅依靠孩子自己去学习英语、美术、舞蹈、足球、游泳等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教育需求;新的教育模式不在以个人为主题,转化为以家庭为一整体的教育;新的教育理念“亲子教育”应运而生;最好的教育是“你和他一起成长”越来越受到社会、家庭的认可;亲子教育不仅仅是陪伴教育,更是一种关联教育;孩子在学生受教育的同时,家长也一起学习,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更能提高家长的格局;而相应的高格局反过来为孩子带来:有高度的视野,有广度的胸怀,有厚度的理想。
新的亲子时代,不再是单纯的孩子自己学习,而是一个家庭多维度、多样化的共同学习;不仅仅需要家长的参与,陪伴孩子共同成长,更需要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让家庭教育、亲情教育、素质教育完美的相结合,更把家庭、亲子关系结合在一起,这才是亲子时代的概念。因此现在的教育不再是孩子一人的努力,而是孩子自己、父母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最终才会有很好的结果。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