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学校阵地,优化育人环境。通过文化墙、书画长廊、专题黑板报、法治展览、法治讲座等构建多元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利用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安全教育平台”等网络,拓展学生法治知识,提高师生法律意识。目前,全县学校开展法治展览200余次、法治讲座150余场次,5万余名学生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网络知识学习与竞赛。
用活主题实践,强化思想教育。开展“礼貌、礼节、礼仪”三礼教育活动和“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卫士、小主人”五小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500余次,坚定学生理想信念,5万余名学生参加路口执勤、文明劝导、清除“牛皮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100多场,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健康新人。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98个、“留守儿童之家”“爱心驿站”“留守儿童悄悄话室”共115个,开展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50000余次。邀请心理教育专家在全县高完中开展高考考前心理辅导20余场次,接待心理咨询1000余人次。
系牢联动纽带,加强家校沟通。完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和学校微信公众号向家长及社会宣传法治知识,发挥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村少年宫、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等教育功能,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相互补充的“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梅雪)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