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在直播进入常态化的当下,把“货”(宝藏专业)带到线上是更易互动、更加新颖的方式之一。为此,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士继大讲坛》专业直播课,重理工各二级学院专家教授们纷纷前来“报道”,以“主播”姿态与大家“热议”专业里的那些事儿。直播中,专家教授们将分别聚焦各学院“宝藏专业”,为广大师生生动讲解专业沿革、特色、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等,讲解生动有趣,好评如潮!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7日14时28分讯(许义丽)今日,在《士继大讲坛》直播间,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朝龙,为大家深度解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硬核”优势,该专业在重理工也是“赫赫有名”,如果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感兴趣的同学,今天的内容你一定不能错过呦!
直播回看地址:http://h5.cqliving.com/live/detail/36189350.html?
专业特色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06年设置。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重庆市一流专业”,校级首批“国际化建设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重庆市一流学科”及“重庆市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重庆市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是重庆市第一个设置的本科专业,填补了重庆市高校高分子专业空白,具有明显的人才培养区位优势。专业现有教师17人,全部来自双一流高校(985、211)或中科院,高级职称比例为57.1%,博士比例为85.7%。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团队是“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支撑专业之一,在重庆市高分子加工行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
本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与科研优势,已成为服务重庆市的重要科研力量。近5年来专业教师承担了包括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庆市科技局等在内的项目8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公开发表文章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项,其中杨朝龙教授在Science子刊和Nature子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突破了学校在顶级刊物发表文章的空白。


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9人,教授21人,副教授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69%。导师队伍中,拥有省部级及以上骨干人才共25人次,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科技部中部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1人,重庆市学术带头人2人,后备学术带头人3人,重庆市杰出人才突出贡献奖1人,重庆市优秀科学家1人,重庆英才4人,重庆巴渝学者4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研究和材料制备及加工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建有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高校特种焊接材料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重庆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C3P联合中心、重庆市轻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表面工程分中心等学科平台。


学院科学研究和工程开发实力雄厚,近5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庆市攻关项目等课题300余项,科研经费4000万元。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4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300余篇,获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教材及专著15部;获省部级科技奖16项,其中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教育部优秀专利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同时,学院注重合作交流,目前已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日本东北大学、德国GKSS研究中心、俄罗斯托木斯克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学院也注重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云天化集团、重庆建设集团等单位建立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承担了包括长安集团、建设集团、大江集团等企业技术攻关项目。学生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300余篇,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大赛等国家级奖励100多项。
学院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3-62563173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