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8日12时34分讯(王小洪)“迎朝霞,上学校;衣冠正,领巾飘;进校门,露微笑……”17日一大早,世贸小学各个班级里,“养成教育微班会”如火如荼,《养成教育三字经》响彻校园……
当天上午,巴南区新时代养成教育现场工作会在巴南区世贸小学学术报告厅举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田荣盛,区文明建设事务中心主任、区创文办副主任郑承玉,区教委副主任苏建新,以及区内各中小学校德育干部、学生和家长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
孩子们正在上养成教育微班会课 谢文举摄
苏主任讲话 黄治中 摄
活动中,学生、家长和班主任代表先后发言,对世贸小学养成教育的开展情况及成果进行汇报。随后,世贸小学苏雁校长以“游戏化德育课程体系下的学生个体评价2.0版本的有效实施”为主题,交流分享世贸小学养成教育评价体系和发展规划,受到与会人员一致肯定。
学生代表发言 谢文举 摄
养成教育是培养青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是青少年儿童品德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为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段衔接、学科融合的养成教育工作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全面提升青少年儿童的综合素养,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巴南区教委特制定《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区教委主任唐泽奎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一把手谈开局”中谈到,养成教育就是“铸魂”工程,深入推进养成教育行动计划,培养学生八大良好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当前区教委的重点工作。同时,巴南区教委还将新时代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作为开展创文工作的有力抓手,努力打造成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工作。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区各中小学积极行动,聚焦“养心性、懂礼节、正德行、育正气”的养成教育理念,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在道德、文明、学习、健体、审美、劳动、生活、安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新时代养成教育是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项目,其中关键点就是八大习惯的落地落实,希望能通过强化良好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推进创文工作。”会上,区教委副主任苏建新安排部署工作时表示,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形成养成教育的网络,开展养成教育的研究,夯实人才队伍的培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站稳习惯养成的课堂,强化家校共育的力度。进一步打造养成教育品牌,深入推进创文工作,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学生大课间活动——《好习惯三字经》自编操
记者手记
巴南区各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情况介绍
龙洲南苑幼儿园
目标:坚持价值引领,让幼儿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措施:该园着力于意识培养,规范养成教育;活动多元,推进养成教育;家园合力,深化养成教育;与时俱进,探索养成教育,通过坚持五字方针“细、小、实、恒、新”,不断研究和探索养成教育的方式,促进了南苑娃全面发展。
云水苑幼儿园
目标:将养成教育融入幼儿日常生活。
措施:养成文明习惯,从交往、盥洗、进餐、收纳等环节等逐一引导,塑造幼儿塑造独有的气质和魅力;养成健体习惯,开设了体能特色课程,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养成审美习惯,开展了音乐打击乐《铝板琴》课程,增设美术大区域活动,将培养良好审美习惯与生活教育相融合;养成学习习惯,以绘本阅读为依托,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指导。通过入“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形成园本养成教育课程,培养了“心性好、礼节佳”的云幼好宝贝。
鱼洞二小
目标:着眼“有我”德育目标,落实“养成”德育成效。
措施:制定养成教育工作和管理体系,要求学生做到做到“七个好”,“三个不”,“三个轻”;推行《弟子规》课程,通过学校德育处实施的大课程、年级实施的中课程和班级实施的小课程,构建起“大中小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儿歌特色教育,针对不同习惯训练,梳理出相应的口令,比如:下课离位四部曲(桌对齐、收书籍、捡垃圾、推推椅);以科研促养成,成功申报了两个养成教育区级课题《小学生“雅正”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一年级常规习惯养成的研究》。通过践行“八大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知书达理、知行合一”的幸福快乐人。
鱼洞四小
目标:“两着力”推进“正能量”养成教育。
措施:着力构建“互联网+”养成教育智慧评价体系,撬动教育教学改革,把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与推进学生养成教育共融共进;着力聚焦养成教育中“健体正格”模块,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突出篮球特色示范校建设,全员开展班级篮球赛,通过不懈努力,现已初步建构起养成教育智慧评价体系,学生热爱运动、坚持锻炼、科学护眼的良好习惯正在养成。
华南城小学
目标:着眼“六化”夯实养成教育。
措施:基于需求,精细化养成教育目标。拟定《低段学生生活指南》《中段学生行为规范》《高段学生智慧约定》;基于实际,生活化养成教育内容,通过《八大礼仪》让习惯教育与真实生活相结合,捕捉学生在生长点;基于发展,课程化养成教育活动,创编《八大习惯绘本》,寓教于乐;开设养成教育系列主题教育课;基于体验,多样化养成教育方式,1-2年级学生唱跳《文明礼仪操》,3-6年级成立“校园文化小解说团”,定期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好习惯论坛”等活动;基于时代,智能化养成教育手段,借助智慧校园资源及“小徽章”的开启养成教育的金钥匙;基于过程,多元化养成教育评价,采用“过程+结果”的综合评价,建立《习惯养成评价表》,设立“班级习惯星”、“校级八大好习惯之星”等评选活动,现学生讲文明成为风气,守纪律成为自觉,讲卫生成为自然,爱学习成为追求,享健体心成为乐趣,重安全成为常态。
清华小学
目标:以活动性德育课程建设助推养成教育。
措施:构建养成教育序列化目标体系,确立了各年段养成教育的目标及内容,分别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体习惯、审美习惯;打造多元化养成教育活动课程,通过“班队活动课程”,“校园仪式课程”,“校园节日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家长学校课程”,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完善养成教育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争集阳光卡,争做七彩少年”活动,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从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方面着力构建活动性德育课程,学生做到了在学中思,在思中行。
融汇小学
目标:抓养成教育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措施:明现状,强化问题导向,研究调研数据,撰写调研报告,着力落细养成教育培养的切入点;明思路,拟定《融汇小学家校社协同教育促进学生自理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方案》,提出明确可行的“周训练重点”,将养成教育落细到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中;明路径,激活学校“汇德、汇美、汇健”等校本课程的育德功能,进行“知”的教育,落实“行”的要求,强化“评”的落实。通过从一日常规做起,注意点滴积累,培养全面而多元发展的融小好少年。
大江小学
目标:践行“孝信”德育品牌,落地学生养成教育。
措施:紧紧围绕“激发生命活力,促成快乐成长”为办学理念,实践“以文化影响习惯、以规训强化养成”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认知课程化、日常管理训练化、目标评价多元化、校园环境浸润化、家校合作互动化”的养成教育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家长督学委员会在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全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课程驱动、载体带动、评价推动、家校互动”的和谐德育及德育评价方式改革成效明显,德育工作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切实增强。
树人立德小学
目标:阅读伴成长,树好学之人
措施:名师大家进校园,和孩子们见面,为孩子们开讲座、交流分享会;每日每班30分钟的阅读课,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经典浸润校本教材《古音童谣》,传承传统文化;开展“立德朗读者”、“读书节”等固定活动,积累阅读知识;引导“亲子阅读”、“家长共读”,促进家校共育。通过从名家引领到老师陪伴,从亲子共读到学生自主阅读,从整本书阅读到一类书的拓展,铸就学生的习惯养成。
田家炳中学
目标:“七强化”“七个好”,大力推进学校养成教育。
措施: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爱行天下”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强化课程建设,初步完成33个养成教育课程的编写任务;强化职责分工,落实各级工作职责;强化问题导向,通过问卷、交谈、查看等方式开展养成教育调研;强化主题教育,开展了艺术节、体育节、学党史等系列活动;强化培训检查,6个层面进行检查督促;强化协同共进,倡导学校、家庭、政府、社会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通过齐抓共管,养成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的习惯培养初见成效。
华南城中学
目标:把劳动习惯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措施:开展“厨艺小达人”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利用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劳动的充实、创造的快乐;开展“当家感亲恩”活动,制作《西大华中当家感亲恩活动指南表》,指导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开展“心幸福农场”活动,学校为每班划分了劳动试验田,通过亲自耕种,体验收获的快乐;开展“今日我值岗”活动,调动同学们参与岗位劳动的积极性,了解各个岗位的辛勤。通过劳动习惯培养系列主题活动和实践课程,使养成教育落地落实。
融汇清华中学
目标:践行融清养成标准,培养自强时代新人
措施:制定自强养成学月,把养成教育的要求细化为学月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全方位的评价;开设自强养成课程,从审美、健体、培艺等方面增长学生的见识,提升学生的本领;开展自强养成活动,从个人、班级、年级多个层次,全面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落实自强养成管理,从学生会管理、有序化管理、班级小组建设入手,把“三自”教育的管理理念落地落实。通过日检查、周小结、月总结,反复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融清学子已养成了勤学善思、强身健体、明言践行的好习惯。
二圣学校
目标:有序推进“茶道德育”养成教育。
措施:完善茶道德育八大行为规范体系,以八大习惯为指导,按不同年级段,践行茶道德育礼仪规范读本;强化课程落实,通过地方茶道课、茶艺培训课、实践体验课、班队课以及其它文化课程等,全课程渗透,做到全员参与;明确阶段重点,明确每周,每学月,每学期重点,分步有序推进;切实抓好四级评价机制,积极开展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将茶道德育与养成教育有机整合,形成了二圣学校特有的“茶道德育”养成教育。
职教中心
目标:抓“习惯养成”,为中职学生奠定就业基础。
措施:统筹引导分层组织,制定了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规范行为习惯;以“三知成人”教育为主线,开展“以劳促德”、“工匠精神”主题德育活动;用榜样的力量,浸润三全育人,责任的落实引领养成教育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参与,通过以优培优,以优补劣,养成教育已逐步内化为学生教师员工的自觉意识。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