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 登上重庆电视台的“新劳动教育”,你是否嗅到了泥土的芬芳?

近日,华师附的新劳动教育,备受重庆媒体关注。一所新学校,一个田园实验室,华师附劳动教育有何不同,学校如何通过劳动教育来实现五育融合…..带着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华师附的“田间地头”,一起细嗅泥土的芬芳。

四肢不勤、五谷不识,叫什么劳动?

小思从小就有洁癖,第一次来到田园实验室,完全不敢去触碰庄稼和泥土,劳动时完全放不开。好不容易坚持到下课,鞋子还是弄脏了。为此,她回到寝室洗了好久……但接下来的几节劳动课,她学会了去接纳泥土,也不再抗拒了。

image001

生在城市的孩子,没办法亲近泥土。如果只是碎片化的劳动,无法让孩子们建立起对劳动、对泥土的亲近感。即便是不怕脏的孩子们,也只是把劳动当成一次好玩的活动体验。无法融入到劳动中,融到自己的生活中。

华师附在A-STEM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系统设计……依托未来田园实验室,学校构建了科学、系统的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了40项主题课程、150个清单课程、7个基地课程、7项长程课程。

image002

系统的课程,走进了华师附的课表,保证了每周至少一节劳动课程。同时,各种主题、各种清单,各种基地活动,将劳动教育完美融入到华师附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在长时间的浸润中,逐步来改变孩子们对劳动,对泥土,对自然,对田园的看法。

image003

“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不流汗、就不能算真正意义的劳动教育!华师附的劳动教育,依托田园实验室课程,让孩子们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知识,同时也增加对泥土、对自然的亲近感。”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中旭学校校长陈珍国如是说。

新劳动教育,又不仅仅是一场劳动

劳动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让孩子们动了起来。而真正将知识与实践合二为一的路径,则是五育融合。

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华师附的新劳动教育,融合了美育、智育、体育、德育、劳育。当然,这样的融合不是做简单做法。而是将劳动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整合在了一起。

image006

美术老师来了,他们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田园的环境创设,将田园的墙壁变成了绘画的乐园。他们还利用美术课堂,设计和制作各种可爱的稻草人,不仅考验了大家的美术功底,更是解决了鸟儿吃庄稼的大难题。

image007

科学老师也来了,他们带着孩子们收集田园产生的垃圾,进行垃圾发酵,将垃圾变成了绿色的肥料,绿色又环保。他们还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植物的组织培养,一起解决田园灌溉的难题。

image008

语文老师也来了,他们在田园里进行有关田园诗歌的创作与吟诵……因此,在华师附,我们进行的劳动,又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体力活”。可以说,这是一次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这是一场五育融合的创造,更是一次行知合一的成长。

新劳动,让我们找到更好的自己

与基础课程整合并不是融合的唯一路径。华师附还将通过主题式、项目式活动来实现学科融合。

说到田园实验室,就不得不提华师附初中部同学们打造的“万物鲜”蔬果销售平台。

image009

作为学校田园实验室的值班成员,每天八年级1班的王笑天都要和小伙伴们利用下课时间,在田园里观察和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状况,哪些弄作业需要锄草了,哪些需要施肥了,哪些果实要成熟了。而小组成员会根据“值班日志”情况,安排下一场农事。

这是“万物鲜”蔬果销售项目组的一次例会的内容。每个同学,在项目组内都担任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image010

如何分工呢?华师附的老师们,对每个同学进行了霍兰德职业测试,根据大家不同的特点和自身意愿进行了职业分工。田园管理、作物采摘、包装设计、营销策划、财务管理……每个岗位,大家各司其职。

相比而言,包装与营销,对于孩子们的挑战更大。

包装如何设计,价格如何定位?谁来卖?卖的钱如何管理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正在考验着项目组的智慧。于是大家又积极行动起来,一群人去超市调查蔬菜瓜果的价格,作为我们定价的重要参考。而一群人则去和老师商量,如何发动全校同学们一起来“摆地摊”。

image011

于是,周五,我们的素材瓜果就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们见面了。一盒包装精美的素菜6元。不到20分钟,就被热心的家长们抢购一空了。项目组还没闲着,他们还在核对账目,将资金入库,作为田园实验室下一阶段的运营费用。

“万物鲜”,让生涯教育与劳动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每个孩子,在田园运营过程中,都在经历不同的职场体验,在体验中,我们都在发现,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劳动教育,不仅要加法还要做减法

让孩子们整天和田园打交道,孩子们倒是高兴了。但家长们也担心起来,这样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呢?

这道难题,华师附是这样解答的。

image012

首先,与国家课程,与日常教育教学相融合。这样的方式,不会增加学习任务的总量。只是在常规的学习任务链接了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连接生活,连接田园,让师生的课堂教学更具效能。

同时,体力的劳动,也是一次释放压力,让大脑休息的好机会。下课后,同学们在楼道疯跑的少了。他们来到田园实验室,观察一下“责任田”里的农作物,喂养一下“别墅”里的小兔子,与爱心鸽笼的鸽子们来一次亲密接触。劳逸结合,让学习更加高效。

image013

另一方面,华师附通过C-PBL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同时,每天还设置有一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确保同学们做到日日清。1-2年级更是提出了“让作业不回家”的号召。

减负与提质,减负与劳动,在华师附从来都不是矛盾对立的两面,而是华师附未来教育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新劳动教育,让这个系统,更加绿色,更加具有生活的风味。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师附关于“新劳动教育”的定义吧:

◆ 新劳动教育是对五育的系统性、融合性、融通性、整体价值性,具有本质的解释力和承载力。

◆ 它以劳动教育深入促进学生综合核心素养与学业能力的提高,探寻以劳树德;

◆ 它建立并持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课程的掌握,实现以劳增智;

◆ 它立足实际需要,建立劳动教育实施协同创新体系,使劳动者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劳动中获得自我确证,探索以劳育美。

关于华师附“新劳动教育”,关于田园的故事,就如同大地上的作物一般,随着四季的更迭,每一季,都在开出不一样的花,结出不一样的果,但它们始终都带着泥土的芬芳。

image014

本站所刊载的作品来源于网络或网友投稿,其版权归属原作者或所属媒体所有,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声明也不保证其内容的有效性、正确性与可靠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