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敦荣:工科、工科教育及其改革断想
摘 要 工科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工科教育培养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工程人才。工科是知识的类别,工程是物质世界的存在物,工程是工科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
潘懋元:从选拔性考试到适应性选才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试行“套餐式”招生模式的设想
一、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 20世纪以来,有两个理论对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一个是由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一个是由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
-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新文科浪潮与中国语言文学的先进性
新文科浪潮与中国语言文学的先进性 ——在新文科视野下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上的致辞 钱旭红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1年9月25日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
-
陆建国:“钱学森之问”与人类教育的两个困境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可以说,“钱学森之问”是横亘在中国教育面前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客观看,这一问题,虽是出自钱老之口,学界却也未曾盲从,见仁见智…
-
董圣足:全面落实“双减”规定,严查校外违规补课行为
为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
-
熊丙奇: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需科学治理系统治理
治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或者家庭,有了可依据的明确规定。近日,教育部出台具体指导意见,对这类违规的学科类培训进行规范治理。 此前,针对有人担心“双减”政策下,“一对一”家教会…
-
储朝晖:落实“双减”需要更细化可操作的措施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简称《双减意见》)以来,各地采取积极举措落实《双减见》。但是,一些地方出现培…
-
张志勇:从“以分数为本”到“以学生为本”
“双减”意见出台,让一向对教育政策高度敏感的家长们喜出望外,同时又有一丝忐忑不安。喜出望外,是因为有望从长期深陷的“教育焦虑症”中解脱出来;忐忑不安,则是对政策能否真正落地、效…
-
吴岩:《建好现代产业学院,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
7月27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出席2021年中国校企协同创新大会并发表题为《建好现代产业学院,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的主旨演讲。吴岩深刻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
罗建平:世界一流学科成长的逻辑与路径
摘要 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一流学科的成长是知识不断分化与融合的演进过程,也是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从“生态进化”与“制度优化”的视角阐释一流学科成…
-
马陆亭:面向第二个百年 教育的社会功用更强
编者按:我国已经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具有决定性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迈向中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时期,需要化解众说纷纭的“中等收入陷阱”等发展问…
-
田海燕:成果转化,我推崇技术许可和作价入股两种方式
田海燕 嘉宾介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田海燕,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 主持人:“落地难”、转化难是我国现如今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大…
-
梁建章:为什么应该普及大学通识教育
作者:梁建章 最近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使得低生育率在中国进一步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年轻夫妇不愿意生小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深度内卷——教育孩子实在太费力费钱了!至于…
-
北大教授渠敬东:今天的教育双轨制,成了家庭资源投入的无底洞
第二届“大学-中学”圆桌论坛近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台发表精彩演讲,把脉当下中国教育,言之有物,观察犀利,思想潮推荐阅读…
-
苑立新:面对新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拥有的教育主张
1 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当下,中西方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从某种层面上讲,意识形态之争就是教育之争、人才之争。去年的香港之乱就是明证。教育…
-
瞿振元 | 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普及化与“双一流”
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二是世界级高水平大学的状况。在这两个基本方面,我国教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令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骄人成绩…
-
李星:IPv6技术创新,回顾和展望
12月3日下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在深圳胜利闭幕。 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为闭幕论坛作了《IPv6技术创新,回顾和展…
-
陈文智:高校信息化将向全链路 体系化 平台式升级
12月2日,2020中国高校信息化主任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围绕“校园信息化实践2020”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两大重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陈文智作了《…
-
陈国良: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大数据
12月1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在深圳隆重开幕。会上,深圳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作了题为《大数据与智慧教育》的特邀报告,从如何认识大数据…
-
雷朝滋:基于CERNET及其运营经验,建好管好中国教育专网
在日前举行的2020中国互联网教育大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特别提到要加快教育专网的建设。 他表示,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网络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建设教育专网的…
-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积极探索高校“四史”宣传教育路径
当前,“四史”宣传教育正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加深对党的历史的理解和把…
-
孙维杰: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 孙维杰 今天我们齐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隆重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第四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我受杜玉波会长的委托,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对各…
-
罗林波:企业忙生存,高校忙论文,成果转化缺乏联合行动
背景介绍: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完善以健康学术生态为基础、以有效学术治理为保障、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大学创新体系,勇于攻克…
-
管培俊: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国家民委原副部长级专职委员 管培俊 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芳菲五月,我们相聚青岛,参加以“数据驱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